当前位置: 首页 >> 实验室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我重点实验室金则新教授喜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4-02-19 浏览次数:

经台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奖委员会评审,并报经市政府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2013年度台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日前揭晓。我重点实验室金则新教授申报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夏蜡梅、七子花保护生物学研究》喜获一等奖。

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为蜡梅科夏蜡梅属植物,七子花(Hepatacodium miconioides)为忍冬科七子花属植物。两个物种均为第三纪孓遗的单种属植物,现主要间断分布于浙江省天台县、临安县等地,资源极少,濒临灭绝,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对两个物种的濒危现状、过程和机制的研究成果为两个物种的合理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两个单种属的起源、进化、系统发育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该项目以夏蜡梅、七子花为对象,历时12年,参与的研究人员达20余人,连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的资助。通过整合生理生态学、繁殖生态学、分子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次生代谢生物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从分子、个体、种群、群落水平,全面而系统地对夏蜡梅、七子花的濒危现状、过程以及机制进行了原创性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学发现:1)通过对繁育系统、光合生理生态等研究,揭示了有性生殖障碍,近交与自交比例增高是导致后代适合度下降的直接原因;光合能力低下是导致两个物种在群落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主要因素;2)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两个物种不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遗传隔离、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等,阐明了生境片段化造成的种群有效规模缩小,基因流受限及随后的遗传漂变是导致两个物种的种群遗传多样性下降,后代适合度降低的遗传学原因;3)经野外调查,发现生境片段化造成两个物种的种群有效规模不断缩小,甚至在个别地区已不见踪迹;4)对夏蜡梅、七子花次生代谢产物、遗传营救、增温响应的研究,为夏蜡梅、七子花的永续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基础。 该成果为小种群濒危物种的保护生物学研究提供范例,丰富了森林生态学与植物学的学科理论与方法,提升了浙江省保护生物学研究水平与地位。

该项目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学术专著2部;在《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等SCI刊物上发表了论文5篇,其中2篇论文被引用23次;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论文63篇,其中60篇论文共被引用1054次;成果负责人金则新教授位居2009年《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生物学学科高被引作者排名第四。本项目培养了教授4人,副教授6人次,硕士生10人,省"151"第二层次培养人员2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其中第1完成人获得了国务院特殊津贴、省"151"第二层次培养人员、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称号。

该奖项的获得实现了我重点实验室在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零的突破,必将进一步激发我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的信心,加快科技成果的推陈出新与转化。